升白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的说明书
8 j0 A) d8 r) C v$ A- d [; K' hhttp://www.sda.gov.cn/swsms/41.htm
, y* S% \6 O+ h
. M- p! W5 N4 q! |/ l2 x[药品名称]
9 _+ F* P# \6 h9 t/ R' J$ f通用名: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 M6 }' g: W5 U( T+ J+ S8 f% P! D
% G* M/ g" U6 o* V, b" A; n2 {. d0 Q4 u商品名:
$ p% Z5 f& m. ]$ ?" L I* F$ J# f! P: ~# B' f
英文名: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Injection
4 d u2 d' n' s+ R
4 h9 v9 ?" {3 N9 [汉语拼音:Chongzu Ren Lixibao Jiluocijiyinzi Zhusheye3 H! `9 Z, s& \; Z
3 J0 P7 ], @; ~! I$ `- q+ c( E
主要组成成分: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I! ]3 H f2 a6 y$ Y$ ]
5 E0 A: K" ^6 t[性状]
$ |, ^0 `9 N) d4 f- ]2 D
! j& \5 W9 t1 {本品为无色透明液体。
! U- R G* Q" _: q: u7 M7 o8 k) R7 b$ `2 a! l" l
[药理毒理]
' o) }3 j o/ |: t8 A" D
2 {3 I2 P$ o. q W: B4 {药理: 本品为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FONT>CSF)。与天然产品相比,生物活性在体内、外基本一致。rhG?/FONT>CSF是调节骨髓中粒系造血的主要细胞因子之一,选择性作用于粒系造血祖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并可增加粒系终末分化细胞的功能。
: V7 { ]9 Q* p2 I) q/ k
+ K, ~' }. f8 H1 ~2 S4 G6 E毒理: 急性毒性:小鼠尾静脉一次注射5040μg/kg本品,相当于一般临床注射用剂量的1000倍。连续观察10天,未观察到中毒反应。
- `0 G3 o2 {0 j
/ @6 o$ j1 a5 h+ M亚急性毒性:对小鼠给药4周(静脉、皮下注射注射),13周(静脉注射)的无作用剂量为1μg/kg/日。给予10μg/kg/日以上时,可见鼠后肢股骨内膜的骨吸收与骨形成、ALP上升、脾脏重量增加等现象。在4周、13周给药(静脉注射)试验中,这些现象在停药后消失。对猴给药4周、13周(静脉注射)的无作用剂量分别为10μg/kg/日、1μg/kg/日以上,用1000μg/kg/日的剂量给药4周后发生急剧的白细胞数增加(为给药前的15~28倍),被认为是发生脑出血死亡的原因,而用100μg/kg/日的剂量给药13周未出现死亡。另外,在各个有效剂量内可见骨髓中的原红细胞减少、脾脏肿大等现象。13周给药试验在停药以后,上述现象恢复正常。幼鼠的试验结果与成年鼠的结果一样,药理作用及毒性均未见差异。
: t6 L, w6 _; {7 ^- [5 g x, W( V8 {0 b5 ^$ d7 v$ ^
慢性毒性:180μg/kg给Beagle狗连续皮下注射rhG-CSF29天可产生较明显的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间歇性体温升高,食欲减退,部分动物心电图Ⅱ导T波倒置加深,注射部位皮肤增厚或出现红斑,皮下组织高度水肿,炎性细胞大片浸润,局灶性片状坏死,部分动物骨髓原始细胞增生,脾脏增大,脾细胞增长活跃,AST和T-Bil一过性增高,个别动物肝细胞有病理改变。但上述变化在停药30天可恢复正常。60μg/kg剂量长期给药可产生轻度的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部分动物发热,食欲减退,对注射局部皮肤组织的刺激性损伤,对骨髓和脾脏产生比180μg/kg剂量较轻的可逆性病理变化。20μg/kg剂量长期给药未见对Beagle狗产生明显的毒性反应。rhG-CSF20μg/kg长期皮下注射对Beagle狗是安全剂量,该剂量为本品临床常用剂量5μg/kg的4倍。
4 G; Q1 Q0 Y, D' H Z0 d# I2 d" B! D1 R; Y; v# d
rhG-CSF连续皮下注射90天对大鼠的毒性随剂量的增加有明显的毒效关系。500μg/kg是有明显毒性的剂量,在此剂量下,动物体重1周后增长速度低于对照组,雄性动物直到试验结束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且差异显著。AST于30天时一过性增高,超出正常范围。与造血有关的指标中,骨髓象30天的粒系比例较对照组升高,红系相对降低,粒红比差异显著。脾的脏器系数在30、60天时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各组。网织红细胞也高于对照组。其他指标未见明显异常。100μg/kg可认为是基本无毒性反应的剂量,为临床常用剂量的20倍。该组动物给药3周、4周时,动物有短时的体重降低,30天时网织红细胞一过性较对照组升高,骨髓象中粒红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能是该药对粒系的药效反应。20μg/kg为安全剂量,是临床常用剂量的4倍。在90天连续给药过程中均未见本品对动物有明显的毒性影响,仅骨髓象中粒红比例较对照组高,考虑为制品本身的药效作用。" F. p$ p! W! I; j0 x" O
; c; q& o3 ^3 [2 @/ C* `
生殖毒性:分别在鼠妊娠前、妊娠初期和器官形成期给药(静脉注射),对亲代动物的生殖能力、胎儿、新生鼠的无作用剂量均为500μg/kg/日以上。在围产期、哺乳期给药,对亲代动物的生殖能力、新生鼠的无作用剂量分别为100μg/kg/日以上、4μg/kg/日,在20μg/kg/日以上时可见新生鼠的发育抑制。另外,在兔器官形成期给药(静脉注射),对亲代动物的生殖能力、胎儿的无作用剂量分别为20μg/kg/日、5μg/kg/日,在80μg/kg/日时出现母体动物的泌尿生殖器出血伴流产,在20μg/kg/日以上时存活的胎儿数减少。所有的试验中均未见致畸作用。8 R$ B! B: n6 u! P- d- O: Z# e0 k
( Z2 W( {9 Y6 f" G" M抗原性:给豚鼠、兔及鼠同时用免疫增强剂(FCA或氢氧化铝凝胶)时出现抗原性,而在单独给药时未见抗原性。用兔做大肠杆菌异种蛋白抗原性试验,并用FCA时可见抗体效价升高,而单独用本药时未见抗体效价的升高。另外,在临床试验中,未发现针对本药的抗体产生及来源于大肠杆菌的异种蛋白的抗体效价的升高。. j* X$ s* I6 L/ S
0 h; D6 h1 H. d6 B" A: A4 c; J其他:全身过敏反应试验、致突变试验、局部刺激性试验及致热试验均未见异常。
! R1 K. U. P! T/ {
; S) z( g7 {- u. s) `[药代动力学]. \5 }1 {& D, ~, V! o" @
' N5 O& k& `* |: }& g! |# d D本品经静脉或皮下注射后主要分布在肾脏、骨髓和血浆中,以氨基酸代谢途径被降解,并主要由尿排泄。经皮下注射时,半衰期为3.5小时,清除率为0.5~0.7ml/min/kg。
! k- V9 O5 N) V% e {) _' y. n' Q9 N1 B7 J( F9 g
[适应症]9 h1 t* D/ c/ L4 |3 w; A6 Q8 w
) l9 r( w- R2 U
1.癌症化疗等原因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癌症患者使用骨髓抑制性化疗药物,特别在强烈的骨髓剥夺性化学药物治疗后,注射本品有助于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减轻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缩短粒细胞缺乏症的持续时间,加速粒细胞数的恢复,从而减少合并感染发热的危险性。% S5 T1 N% B& l- i, I/ D7 P& q
0 L% M: g* @8 q1 f( ~+ G8 w% x2.促进骨髓移植后的中性粒细胞数升高。
+ t( O" ?4 \0 r* q' R; N
! v8 Z6 c- n" |; B' R9 r9 @& F! X3.骨髓发育不良综合征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先天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Z: x1 h2 C# U! ?9 {! c6 o$ m
4 x4 U. Z8 a |- p+ v[用法用量]
1 W6 D" l6 K( \8 w9 p! f% i% Z8 u d# {( c$ q$ N! ]- s
1.肿瘤
& }2 L, M7 c2 a! z, K
5 ~, B2 o, M* V& ^ o用于化疗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成年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数降至1000/mm3(白细胞计数2000/mm3)以下者,在开始化疗后2~5μ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儿童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数降至500/ mm3(白细胞计数1000/mm3)以下者,在开始化疗后2~5μ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当中性粒细胞数回升至5000/ mm3(白细胞计数10000/mm3)以上时,停止给药。
: c0 c% w6 b1 f# d
5 c) H6 j$ p9 t* X7 R# a3 q2.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v( n) j" d. U# L
( f0 {( z4 ^9 p ?+ u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白细胞计数不足1000/mm3,骨髓中的原粒细胞明显减少,外周血液中未见原粒细胞的情况下,成年患者2~5μ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儿童患者2μ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当中性粒细胞数回升至5000/ mm3(白细胞计数10000/mm3)以上时,停止给药。* \5 ?; X7 q; O0 y
: _$ b$ `. M5 b" ^1 O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O+ X* J- N; T) ^% c
D) v/ {. _ D8 v2 n成年患者在其中性粒细胞不足1000/mm3时,2~5μ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中性粒细胞数回升至5000/ mm3以上时,停止给药。4 G. W+ a$ @' ?' G" Z
/ ^) x/ X5 A7 g
4.再生障碍性贫血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 n1 \# s" o! ^( m$ S5 {$ {7 f; o1 W. i( {
成年患者在其中性粒细胞低于1000/mm3时,2~5μ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中性粒细胞数回升至5000/ mm3以上时,酌情减量或停止给药。
: ]: I/ j3 \" k, s# H- J
# b$ p K4 I* T$ |8 b5.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Y/ ?2 I, V& \6 @
* U& h* G+ t+ k成年患者中性粒细胞低于1000/mm3时,1μ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儿童患者中性粒细胞低于1000/mm3时,1μ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中性粒细胞数回升至5000/ mm3以上时,酌情减量或停止给药。4 q: P i w H, a2 }5 T6 Y f# o7 t
0 y1 l1 N/ q# h7 {3 O# d6.用于促进骨髓移植患者中性粒细胞增加
1 A2 \% d* X& Y9 r+ U, e) Q( [* F: g3 `8 y7 a
成人在骨髓移植的第2日至第5日开始用药,2~5μ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儿童在骨髓移植的第2日至第5日开始用药,2μ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中性粒细胞回升至5000/ mm3(白细胞计数10000/mm3)以上时,停止给药。
8 g) {" o6 D. e* V, ~
* G! I( @: T% Z/ M[不良反应]
; ?" p) s5 t- W" Z" d. i: h, |/ n8 ?/ E6 Z" N; p) f- [
1.肌肉骨骼系统:有时会有肌肉酸痛、骨痛、腰痛、胸痛的现象。
/ S: _1 c* U$ w( s* P" c6 x; N1 h! H/ J# G% g. Z
2.消化系统:有时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或肝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
0 S/ s3 o- s) K" j8 w. g4 a4 x# g: u$ J5 H" X8 q+ c$ g
3.其他:有人会出现发热、头疼、乏力及皮疹,ALP、LDH升高。% u; p4 Q, R- J- ^$ E* p
& [, A* s1 B4 I! B) G/ J4.极少数人会出现休克、间质性肺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幼稚细胞增加。
, i- H5 C9 Q+ x4 j& m2 T: Y$ {; Y1 Z7 R* |$ [
[禁忌]0 Q/ ]3 W0 N( A6 S& i& O) e# e" }
, }- l* A' R+ x4 |# h# E2 F1.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过敏者以及对大肠杆菌表达的其他制剂过敏者禁用。
; Y+ p4 Z: _; R' z( t! _9 n. k8 c s2 `
2.严重肝、肾、心、肺功能障碍者禁用。8 B" t2 m/ K4 Z! H: ~$ |
2 p4 u0 l; O- N2 J( y+ b3.骨髓中幼稚粒细胞未显著减少的骨髓性白血病患者或外周血中检出幼稚粒细胞的骨髓性白血病患者。/ n$ G$ H8 f+ d' G
" M3 S' I4 w: t! V
[注意事项]
/ ]6 V: V' O. k' v1 P6 i# u! |
) ~+ h" D9 ~: F, a; s7 t5 R. Z1.本品应在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24~48小时开始使用。6 G9 j p/ n8 H4 V5 O
7 a9 K4 E; n2 \" B' K2.使用本品过程中应定期每周监测血象2次,特别是中性粒细胞数目变化的情况。( w; `/ |& G5 @: ?$ L# k* h
: H9 a5 K+ z8 S( Z% |, \3.对髓性细胞系统的恶性增殖(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本品应慎重使用。
# s2 a6 K3 ]( A6 {9 T6 m; R, z/ `6 U( i+ b+ s9 C
4.长期使用本品的安全有效性尚未建立,曾有报导可见脾脏增大。$ h6 Z6 J/ S" g: x
2 f5 ^/ y% i: e2 p/ m虽然本品临床试验未发生过敏反应病例,但国外同类制剂曾发生少数过敏反应(发生率<1/4000),可表现为皮疹、荨麻疹、颜面浮肿、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及低血压,多在使用本品30分钟内发生,应立即停用,经抗组织胺、皮质激素、支气管解痉剂和(或)肾上腺素等处理后症状能迅速消失。这些病例不应再次使用致敏药物。
# R- {* `; \- C7 m H; _* Q3 B I7 M3 A
5.本品仅供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 I% u9 w- o) L3 O- A: l
. |8 {3 u9 i& s. r8 `" R# I[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6 _' V3 P9 E* L! ~/ Z
5 J3 \6 g; {9 k
孕期安全性尚未建立。当证明孕妇用药潜在利益大于对胎儿的潜在危险,应予以使用。哺乳期妇女用药前应停止哺乳。4 H3 ?- l6 _+ j% z8 m) W, F
+ x- ?/ _) ~7 {1 l* w) k* [& v) D' I
[儿童用药]
2 c, I" p6 l7 k( i; q7 L8 w
5 g0 _$ m& ?8 S6 ^( e: K儿童患者慎用,并给予适当监测;由于该药对新生儿和婴幼儿的安全性尚未确定,建议不用该药。每日用药的4月~17岁患者未发现长期毒性效应,其生长、发育、性征和内分泌均未改变。) `. q0 }8 b* ^7 z, i0 {
% n# H7 S* ]# E% R% {5 y[老年患者用药]
n! A, S! d0 E( S7 C+ L! A; H: f. p5 o+ X* Q
老年患者的生理机能比较低下,需观察患者的状态,注意用量及间隔,慎重给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建立。* T- }7 U8 h# ?9 U& C
/ c7 w9 i& k9 M O
[药物相互作用]
3 r% [3 k5 M6 A2 F6 k+ }. ^+ b3 D2 v7 n( V2 m' U
尚不完全清楚。对促进白细胞释放之药物(如锂剂)应慎用。0 v) R5 z6 ?# G0 m$ u1 ~
& b+ m V2 W( Z; n' z: C; ` q, Q
[药物过量] h5 l/ ~* N5 @! s
- h- I' A. {$ m
当使用本品超过安全剂量时,会出现尿隐血,尿蛋白阳性,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提高,但在五周恢复期后各项指标均可恢复正常。当注射本品剂量严重超过安全剂量时,会出现食欲减退,体重偏低,活动减弱等现象,出现尿隐血,尿蛋白阳性;肝脏出现明显病变。这些变化可以在恢复期后消除或减轻。
0 Z) t; _, b+ A3 I3 F: b: Y' m; q; A' F9 f
[规格]
% X; M7 _9 m/ |1 r
2 C" q6 R ^; N& G; H/ X. L( y& v) m50μg/支、75μg/支、100μg/支、150μg/支、300μg/支、450μg/支, A: I9 \4 B6 M7 R! K7 b% l, p
) k, x( \! t* c9 j' c# P( r U2 C9 W[贮藏]
* r5 C2 l* w2 |) P d2 d: e" a; g7 R0 Q$ _' b' H
2~8℃避光保存
; f4 e# O6 K! H7 W; r, O& k: v2 p
( U* ]1 n9 d% n8 _注: V- f/ i/ G& m4 a
①[药代动力学]、[药理毒理]由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改写;& D. u8 ^8 Z. C. |- |# K( ]/ U
c5 L. C) `) T3 @/ {
②[商品名]、[适应症]、[用法用量]、[规格]、[包装]、[有效期]由企业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内容填写;
% F% Q5 l- _. L7 ^$ b- }$ _
$ B/ N' H X( P. b! n( _8 Q! Y$ T③[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等项目如有必要,企业可自行增加内容。
5 b; i* S; ]& ]1 G: @! t0 I9 c) O" J" E3 u: y6 L
. C5 j! m' \1 R4 W R! Q: g2 t备注一:癌症患者要小心使用升白针$ ~) `/ _! Y# {: k5 Q: O
“升白针是老百姓对这种针剂的俗称,官名是“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它的作用是通过促进患者骨髓里的未成年的中性粒细胞尽快成熟、分化、增殖,并且播散到外周血液里,以提高白血球的数量,让患者的体力有所恢复,以便开始下一个疗程。这就好比战场上,成年的战士牺牲了,没有了,赶紧把军校的孩子武装起来,送上战场。如果,后面就这一场战斗还好,孩子小也先顶着用,但是,如果战斗一场接一场,我们有多少孩子可以使?我们有多少新兵可以调?当军校里空荡荡,当家里也没了小儿的影子,我们还要指望谁?. n# u7 g6 |) V% u1 N, F
) o5 i g* ^# h6 ]% k( m这也正是许多患者在第四次、第五次化疗后任其再怎么打升白针,却发现白细胞数值很难升上去的原因。也有一些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最后不论使尽什么手段血液指标总不能达标,数天或数月后牺牲在其他脏器的衰竭上。这不能不让人深思——我们是不是应该对“存货”节省着点使更好?
( I( U: d3 p# ~+ o# z8 X7 q( p8 d
1 P2 u. n7 @ E+ Q$ x& @还有,仔细读过升白针说明书的人都会知道,升白针制剂是一种生物制剂,来源于对大肠杆菌的发酵、分离和提纯。就因为它能促进骨髓里的细胞早熟,我们应用它。然而,它的副作用也与生俱来。如骨头痛、腰痛、胸痛、胃不适、间质性肺炎、皮炎,等等。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些副作用,一味地打,后果不堪想象。
( Q$ Z: ~5 h3 [6 K$ B; T, {1 b1 W4 l* @$ ~+ E$ Y7 q# D# {
更有甚者,升白针可以激活稚嫩细胞的生成,同样也可以激活睡眠了的癌细胞苏醒。所以,怎么使,一定是要找到最合适的量。我体会,使用升白针往往有一个前提,就是能够让患者在21天后按时地开始下一个疗程,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我们应该有时间等待骨髓里的“孩子”自己慢慢成熟长大。1 L Q3 @% y' ?4 _& Y6 m
' B# J, l, Z5 C
所以,对二沙岛的患者来说,既然白血球已经在4000以上了,就属于正常范畴了,根本用不着打。你打了,把“孩子”调集出来了,没用上,人的生理机能又自然地淘汰了它们。这就是先虚高,再回落的道理。那么,对郭林气功圈里的那位功友来说,如果急着化疗,可以打个一针两针,让白细胞指标上到4000以上(其实,医保还有规定,白细胞不低于2000,是不给开升白针的。从这点也说明多打不是什么好事)。但是这位功友好像不是,只是这一阶段体质弱,那就更不要去使用亲戚留下的升白针,即便浪费,也绝不可惜。4 }+ F1 x- D6 ]- y. Y
( P9 L9 m3 g+ U2 p6 ?6 A) J$ X
有人可能问,那我们怎么提升白血球?我说,这里有多种办法。西医打针是一种,中医药补也是一种,当然还有食补。我主张食补,主张自然,主张慢慢来。
5 E7 |: K5 A: @! z! m( K
5 J; W" R1 A* n2 Y- {4 d4 c7 E中医药补好不好?肯定比食补来的快。比如,穿山甲的壳就是提升白血球的一味药,我先生的药里曾经有过,但是,一碗药喝下去嗓子就肿了。所以,我体会,有些病的治疗急不得。俗话说“病去如抽丝”,我理解,这里不仅描绘了去病的慢长过程,可能也说明了治病时前思后想哪方面都要顾及的细致工艺。/ W+ y( o4 w% V/ s5 q8 C
4 E# g; K# ?! T. d. Y; b. O$ i! K
我一直在说,抗癌无小事,因为任何事情都关乎生命。我们要小心地走对每一步,让每一步都落在走向康复的实地上,一步一步,不求快,这样我们才能最终走出癌症的泥沼,最终活下来。”
4 ] M+ S3 R( u: A0 z( J3 e1 j, O; r: T% f$ b2 h
http://bbs1.people.com.cn/post/23/1/2/144513244.html
: w2 [0 U" u+ L; N0 B+ Q+ T1 _$ l. `& Y8 w! y
) h, n4 c" O+ M& ?备注三:癌症化疗慎用升白细胞针
, R% R, X e: X“ C9 g# Z' f' n6 y4 d0 T
1)升白针打出来的白细胞是不成熟的幼稚细胞,是战斗力很差的“童子军”。所以使用升白针,就是在“拔苗助长”,白细胞常常是忽高忽低,与正常情况完全不同。
& a6 w8 H* y) F! d$ {7 y. S 2)反复使用生白针和化疗,会加速骨髓造血功能枯竭,导致白细胞血小板长期低下,甚至危及生命。即使患者顺利通过了化疗,也可能会因此长期贫血,生存期也受影响。 `; f0 v( ^) a4 o% i. I' B
3)升白针属于集落刺激因子,在刺激造血细胞生长的同时,也可能刺激肿瘤细胞生长,甚至导致肿瘤提前复发,使化疗的疗效大打折扣。2 \8 m3 V, {& x+ z- e
什么情况下必须要打升白针?骨髓功能严重抑制(IV度),需要生白针救命的时候。但这种情况不允许反复出现。* K5 Z6 w2 v' X/ I
”
* \( V, k& q( n1 p [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xiongshaoquan_762183846.htm
* r- L6 s W7 f5 ^8 i2 v
; J2 b5 N, s8 j, l, p. ?/ Y; W
) k* G- C0 `5 H+ i' n" u( x备注四:关于升白针,我的经历,希望对你有用。7 {9 t# l5 G" G/ q% K9 t
“关于升白针,我打过,不用担心,有些人有付作用,但不是每个人。只有50%的人会有骨痛。我也是三十多,打过,第一次有少许屁股骨痛,不清楚是不是和升白针有关,一点止痛药不用吃,而且只疼了一天就好了。 第二次打没感觉。完全不痛。但打了后白细胞上升很多。效果很好。我打之前也是听说痛,拒绝打。护士长劝我,每个人反应不一样,不要看网上说的话,别人不一定适用于你,加之不打的话后果可能会很严重,她见过有些人最后不是癌症死,是感染死的。所以我就打了。”
) C/ S/ u x0 ]$ _& O4 E( R9 @http://bbs.wenxuecity.com/anticancer/314313.html) z- r" p8 ?, C1 z
& c3 x: d; g4 R/ h6 l) p
3 @4 I0 S3 }, p/ A, X- w: Z' | |